返回網站

使酒變成衣?綠色紡織業的技術和發明

2019年11月18日

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們談到一件衣服或布料至少會經過12-15道的加工過程,而其中部分加工過程中的排放物可能會對地球環境帶來負面的影響。於此之外,MACHIEN也提倡以換鞋帶不換鞋的方式,減少人性追求時尚時而產生的非必要資源浪費。不過,除了MACHIEN新發起的「換帶運動」以外,其實近年來整個紡織產業還做了許多技術上的努力和突破,以除去以往大眾對於時尚紡織產業的污名。我將透過今天的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些新穎的綠化紡織技術和材質。

綠化紡織技術

雖然製作織物的流程固定,但是其中每一步驟的做法卻能夠有技術上的創新和改變。下面為幾個近年的創新紡織技術:

  • 一、酵素退漿術(Enzymatic Desizing):上個禮拜我們提到「有將近50%的汙水來自於退漿這個流程」 (陳宜謙,2019),因為早年紡織業所採用的退漿技術是利用強酸或化學氧化的方式。不過,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一種利用天然酵素去除布漿的新技術了,透過這個有機體將漿料自然分解(Athalye, 2013)。
  • 二、黃連素染法術(Berberine Dyeing):想不到我們平常肚子不舒服、腹瀉時,所吃的治療藥物的成分也可以拿來做為紡織用途。其中有一名為小蘗鹼(又稱黃連素)的生物鹼(alkaloids),被發現可用來塗抹布料,使後續在上天然染料時的吸色性更好(Haji, 2012)。藉此,則可以不必再使用早期在染色前為布料塗抹的化工塗劑。

綠化紡織材質

除了近幾年很火紅的環保寶特瓶抽紗外,紡織產業也研發了多種以不同素材製成的布料材質。以下列舉幾種特殊環保材質:

  • 一、蓮花纖維(Lotus Fiber):柬埔寨的一間環保紡織企業—Samatoa Lotus Textiles—為了培育當地婦女讓他們有能力扶養自己的家庭,特別研發出一款技術能將蓮花抽絲,並編織成一般的紡織布品。更重要的是,所有的加工過程完全採用人工技術,而非機器生產。因此,不論是萃取植物纖維、紡紗,還是交織的過程中都不會使用到任何石油、電力、瓦斯或其他有毒物質(Samatoa, n.d.)。
  • 二、發酵酒纖維(Fiber from Fermented Wine):澳洲一名農業科學家—Gary Cass—於朋友的酒廠釀酒時,無意間發現在啤酒、紅酒等酒精中加入一種細菌體,稱之為醋桿菌(Acetobacter),可促使酒精發酵後產生一種類似纖維素(cellulose)的物質,透過進一步的萃取和抽絲即可以做成紡織布料使用(Suparna & Rinsey Anony, 2016)。提到該布料的發明起源,Cass表示當初他發現到原來製作一條牛仔褲需要耗掉八千公升的自來水,而許多天然材料在種植的過程也並非極其天然,因而決定鑽研這項意外的發現,利用劣質的酒品生產衣物原料(“From wine to twine”, n.d.)。
  • 三、椰子纖維(Cocona Fiber):美國的Cocona公司,將椰子殼提煉後取出裏頭的碳纖維,再編織成機能運動服飾。由於服飾材質為碳纖維,它的冷卻、除臭、抗紫外線效果也會相對一般布料好。此外,它的質料也會顯得比較輕量(Suparna & Rinsey Anony, 2016)。

看完這些紡織技術與新品,是不是突然也覺得傳統紡織業蠻有創意的呢?相信接下來這個悠久的產業也會研發出更多「使酒變成衣」這般既天然又簇新的紡織技術。

參考資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