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網站

繫綁鞋帶遇見蘇格拉底 (上)

2019年9月2日

繫綁鞋帶時,你有想過這手法是出自於反射行為,還是腦中知識的回想嗎?

它是透過沙盤推演而成的知識呢?還是透過實際體驗的知道呢?

今天,就讓我們橫跨兩千多年,回到古代西方知識的殿堂—雅典—和蘇格拉底來場關於鞋帶的知「道」(know-how) 與知「識」(know-what) 的論辯吧!也趁機看看,到底自己是比較偏好唯智論(intellectualism) 還是比較偏愛經驗論 (experientialism) 的論述呢?

唯智論 vs. 反唯智論

在柏拉圖的《曼諾篇》(Meno)當中,曼諾來到蘇格拉底的面前,向他討教「美德」(virtue; 原文:areté)從何而來,是從別人教導而有亦或是透過練習而得的,又或者兩者皆非,反倒是人生來即有的(70a)。與其回答曼諾的問題,蘇格拉底透過引導式詰問、反證的方式,將討論帶到了「何為美德」的方向(71a-d)。

曼諾起先嘗試定義「美德」,向蘇格拉底證明自己知道所討論的為何,故能進一步探討其來由。然而,歷經一番的論辯後,曼諾開始舉棋不定,並批評蘇格拉底心中早有定見,擺明是要看他出糗才問他「何為美德」(80a-b)。於是,曼諾不甘示弱地反問蘇格拉底說:「假如你連一個東西是甚麼都不知道,那又如何尋找它呢?就算它出現在你的眼前,但你既然不知道它為何物,又該怎麼辨識出這個你原先所不曉得的東西呢?」(80d)。

就這樣,一場關於知識論 (Epistemology) 的探究被打開了,並且延續了兩千餘載。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們紛紛爭論著,到底一個人對於世界上的知識是怎麼構成的,是透過純粹的理性推演 (pure reasoning) 還是對於外界的經驗感受 (experience)。

你認同曼諾的觀點嗎?也就是說,我們無法透過言語的論證去探尋一件事物的本質,因為我們缺乏辨識它的經驗。那麼,你可能就是個反唯智論者 (anti-intellectualist),相信人們對於事實 (reality) 的理解,是不能單就知識和理性推演去達到的。假如再進一步,你認為要能洞悉知識的實貌,需要透過實際的體驗,那麼你就是個道道地地的經驗主義者 (experientialist)。

也有可能,你比較偏好蘇格拉底的理念,相信我們要能夠透徹了解事實 (reality),就必須回歸知識和理性,而其他感受性的經驗都只是建構這個事實的幻影或是過程。若是如此,那麼你可能就是一個唯智論者 (intellectualist)。

現在我們終於知道哲學家口中的「理性派」和「經驗(感性)派」為何了,也就是以兩種不同的角度、方式去探究知識或者是說事實。那麼,他們說的知「道」與知「識」又差在哪呢?

為了避免大家一下子思考太多哲學性問題而用腦過度,就讓我賣個關子,下回再來和大家繼續這有趣的哲學思辨吧!

參考資料:

  • Plato. Meno. Translated by Cathal Woods, Creative Commons, 2011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