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網站

中美貿易戰,鹿死誰手?鞋子探端倪

2019年8月19日

相信深具國際觀的你,近一年來一定常常看到與美中貿易大戰相關的報導和評論分析。

我們除了常聽到美國政府和中國府方時常互相放話,揚言要透過提高關稅來「懲罰」對方不按談判要求履行承諾,全球各地似乎僅能暗暗的追蹤、推測到底最終的贏家是誰。

今天,就讓我們透過「鞋子」來一探這場經濟角力中,到底誰佔上風吧!

2018年3月下旬,美國總統川普,以中國竊取美方商業機密為由,開始了這場轟動國際的貿易大戰。鑒於當時美國當局估算其對中國的交易市場約為 $3,370 億美元的貿易逆差,也就是說美國進口中國的產品數量比其出口至中國的產品多,因此美國總統川普認為一旦提高中國和美國貿易之間的關稅,便能對中國黨政府施壓,矯正中國企業竊取美方商業資訊的惡習 (Legrain, 2018)。

然而,事情真的能如川普所願嗎?

聰明的你應該已經知道答案了。這盤棋若真是那樣簡單,一年後的你八成就不會看到這篇文章了。

由現今人人都有的民生用品—「鞋子」—來看,我們可以發現世界前五大的鞋類消費市場(不包含工作用安全鞋)分別落在美國、中國、巴西、日本,以及俄羅斯,而其中又以美國排名第一,中國列居第二(Statista, 2019)。

此外,美國境內每人每年平均花費在鞋類商品上的金額約為$277美元(大約7-8雙鞋)和中國每人$44美元(平均1-2雙鞋)相比,可說是多了整整 6 倍。不僅如此,單就過去近10年來針對鞋品的消費成長幅度而言,美國成長了九個百分比,而中國雖有 13 億人口且人數逐漸攀升,但其成長比仍僅落在 6%。

雖說美國針對鞋品的消費能力勝過中國,然而你知道嗎,美國國內百分之九十九的鞋中有70%都是來自中國(World Footwear, 2019)。也就是說,一旦美國大幅提高中國鞋類商品的關稅—根據美國聯邦政府最新的說法應為 10% —中國當地的鞋廠便可能將提高的成本轉嫁購買商品的消費者。由此可見,這個做法最後傷的最重的還是美國人的荷包。也難怪,美國政府在 8/14 公開的中國關稅懲處名單中,暫除鞋子、衣服、玩具等民生禮品,怕的就是,聖誕報佳音變成全國哀一片(Wiseman & Rugaber, 2019)。

事到如今一年已過,國際貿易情勢仍處緊張,沒有人知道這場局實際上會如何發展。隨著聖誕節的到來、香港反送中的持續延燒、北韓飛彈試射逼近……我們可以知道的是,這盤交錯經濟、貿易、政治的棋,可能無法輕鬆完結。

參考資料: